天津在线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正文

周国平:把我的文章用作语文考试内容极为荒唐

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陈伊昕)“我的文章经常被用作语文考试测试的卷子,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极为可笑,极为荒唐。”14日,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年会上发出如上感慨。当天,他和诸多学者就当前语文教育问题发声。

周国平认为,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同人文教育差距太远。他举例称,自己的文章常被用作语文考试测试卷,但是自己对诸如“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解析某句话背后的意思”等问题都无法作答。

周国平身兼学者、作家等多个身份,著作颇丰,如《人生哲思录》、《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广为人知。同时,周国平的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或被编成语文考试题,如《家》、《面对苦难》等。中新网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针对这些文章,除了段落总结题,还有“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者想要阐述什么道理”等题目类型。

“曾经有一个学生拿着考卷,就我的文章让我自己做一做,最后按标准答案评分,69分,他很高兴,说比他还低。”周国平说。

在周国平看来,语文应该是通过阅读产生对母语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这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然而,现在的方式还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语文改革很有必要。

当天,多名学者聚焦语文教育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铁芳也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一个版本的小学一年级作业题中,要求找出“床前明月光”这首诗中的一个反义词,自己看过答案后很震撼,“活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年书,从没想过这首诗里有一个反义词。”

刘铁芳指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似乎把高考的模式、标准的模式提前了。小学生表面上学的是中文优美的诗歌,其实已经成为技术化的学习,丧失了美好心灵的体验。当前的教育应当“利人”,让孩子通过学习找到快乐,通过语言理解汉文化,通过语文教育获得美的价值。他建议,以美来平衡当前教育的功利化问题。

刘铁芳同时表示,自己并不主张将语文和人文教育分开,因为语文是人文教育的一个载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也谈到,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学,艺术、伦理、道德都属于人文学科,而人文教育又是形成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的渠道之一。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认为,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而非课程内容,“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可以变成一个很糟糕的课本”。

袁振国指出,学生应当对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有真正的理解,但现在教师是将客观的东西压缩凝练。如此“打点滴”的方式,教学结果却令学生缺乏免疫力:不能以博大情怀和责任感应对社会,或者很快沉沦。所以,提高教师的修养是关键,让教师成为社会的良知。

周国平对此则表示,当前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做动作,但如果教学大纲的基调有问题,好的老师就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如果教学大纲是对的,而老师能够自由自在地“跳舞”,则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式都非常重要,这样就可能让水平较差的老师也能够提高,让好的老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周国平说。(完)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