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正文

清华校长履新环保部党组书记 “最后一讲”没有告别

“不许‘抢’我们的陈校长!”昨天,听闻“陈吉宁校长要走”的消息,一名学生在朋友圈里这样评论。

可陈校长还是被“抢”走了。来自环境保护部官网的消息称,今天,中央组织部王尔乘副部长到环境保护部宣布中央决定,陈吉宁同志任中共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免去周生贤同志中共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职务。

这一决定,意味着陈吉宁将结束短短三年的清华大学校长这一任职。而他昨天在清华大学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也成了在清华的“最后一讲”。

昨天,陈吉宁告诉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怨天尤人”、“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他希望清华同学像朱镕基同志所说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从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至今,除了中间留学英国10年外,陈吉宁都是在清华大学度过的。从环境工程系主任到清华大学校长,这个地地道道的清华人早已给人留下了“稳重、低调、务实”的学者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就曾在媒体上评价称,陈吉宁是最忙的一个校领导,也是最好打交道的领导,与人相处总是给人儒雅、亲和的印象。

2012年,48岁的陈吉宁成为清华大学1949年后第二年轻的校长。而今天,他又成为1949年以后任期最短的清华校长。在这短短的三年里,陈吉宁被不少学生“点赞”——身材高大、面孔白皙的他不仅“帅”,还“没架子”、“人缘好”、“年轻化”。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媒体《清新时报》原总编辑张晔记得,陈校长上任之初到各个院系调研,来到《清新时报》座谈时,只安排了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没有院领导”。

“我每一两周都要花些时间跟同学们见面交谈,听听同学们的真实想法。”陈校长说。当学生请他为报社十周年题辞时,他婉拒说,“大家都是老师和学生,不搞这套”。

在学校里,陈校长“没架子”是出了名的。2013年10月31日,陈吉宁曾被学生拍到“在最后一排站着听”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足足站了两个多小时。”照片被上传到人人网后,不少学生为“好校长”点赞。

“很多座谈会、调研,他就坐在我们中间,也许你旁边就坐着陈校长。”一位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告诉记者,陈吉宁在参加许多活动时,都会和学生坐在一起。陈吉宁也曾在多次活动中表示,学校很多活动不用再放鲜花,不再有台上台下。在他看来,“创新文化是自由的文化,需要突破限制,平等地交流”。

在为人亲和的另一面,陈吉宁对学术和教学的态度严肃、重视。他曾在就职演讲中提到,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他认为,大学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在与《清新时报》学生记者交流时,他就曾建议,清华一直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但许多科研成果并不为人知,他希望同学们加强对学术和科研成果的报道,多做科普。

2013年9月,他曾向所有清华同学、校友发出公开信,邀请他们为清华教育改革提建议。他在信中坦言,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仍存在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培养目标面临功利化的侵蚀,学生在理想追求、价值观念、胸怀视野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中,学校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对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宽容不足,学生自由发展、个性成长的空间不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任3年,陈吉宁的成绩得到了外界肯定:他主持制定完成了《清华大学章程》,主持清华大学新百年后的首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出台清华“教改40条”,全面启动清华大学综合改革。

“陈校长的最后一讲,没有告别。”一位环境学院的大二同学告诉记者,正如环境学院“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的口号那样,我们相信,环保专家陈校长会在新的岗位上有新的作为。(记者诸葛亚寒)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