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正文

高校讲坛不是教师的私人领域

辽宁日报的记者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听了近百堂专业课。大家被老师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的责任意识所感动。同时也发现,一些老师在大学课堂上讲中国时,存在缺乏理论认同、缺乏政治认同、缺乏情感认同等三大问题。

高校课堂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学术失范、教师行为失检等问题一样值得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最应当引发人们思考的是,高校课堂是不是教师的私人领域?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可以信口开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和行为有没有、该不该有底线规范?

国家花钱办高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大学深造,学校为教师提供讲坛,是希望教师们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小而言之是使之能安身立命,大而言之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进步造就有用人才。因此,高校是充分意义上的公共场合,讲坛绝不是教师的私人领域。但从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说来看,他们显然把具有崇高使命的公职行为当成了私人行为,丧失了起码的底线。

学生进课堂是去学知识的,不是去听教师发牢骚的。要听牢骚,不必读大学,大学教师发牢骚也未必比别的人发牢骚更动听。大学教师当然也有发牢骚的权利,但不应该在课堂上发牢骚。当一个教师把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时,自己就先做了激情的俘虏,失去了客观的立场,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正面价值。

学生进课堂是去培养清明理性的,不是去接受不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的。以他人之长形自己之短或以自己之长形他人之短,都不是科学的方法论,其结果要么是妄自菲薄,要么是固步自封。有的教师吃了几年洋面包,拿国外与中国对比几乎成了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能断定你对国外的了解、对祖国的了解不是以蠡测海、管中窥豹?一个人即使在一个国家生活了一辈子,是不是就可以自认为是“懂”这个国家呢?

教师不是普通的职业,因为他们面向的不是物的生产而是人的塑造。每一个高校教师对神圣的讲坛都应心怀谦卑、心怀重负,在走上讲坛前“三省吾身”:给学生讲的东西自己精心准备了吗?客观效果是可预期的吗?自己这样讲会误人子弟吗? 作者:滕朝阳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