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暑的蝉鸣还在树梢流转,一场浸润着千年茶香的新中式成人礼正悄然铺展。天青汝瓷茶盏与朱红笄簪相映,古乐琴音与青春歌声交织,这场以“我、我们、世界”为脉络的仪式,让宋代美学的雅致风骨,轻轻叩响了青春的门扉。
「我」:茶烟里的青春序章
倒计时的数字在大屏上渐次归零,18岁的门栏在6分钟的歌声里被轻轻推开。《Dear friend》的温柔旋律还未散尽,《Like Jennie》的动感节奏已燃爆全场——少女用歌声剖开心底的热忱,是对过往的告别,亦是对未来的宣言。
主持的声线如茶露般清润,3分钟的串联后,大暑的光影漫过屏幕:荷塘翻绿、萤火坠星,3分钟的节气视频里,藏着自然对成长的隐喻。案上白茶舒展,茶汤澄澈如月光,此时7分钟的古琴《流水》漫淌,指尖揉捻间,似有清泉穿石而过,洗去青涩,只留澄澈——这是“我”与传统的初见,如茶芽初绽,带着懵懂的敬意。
「我们」:笄礼中的生命联结
正衣、加笄、奉茶……10分钟的及笄仪式里,时光仿佛凝住。朱红的笄簪轻绾发间,青衿拂过肩头,少女躬身的刹那,不仅是对成年的宣言,更是与千百年来“成人礼”的共振。身旁亲友的目光炙热,这一刻,“我”成了“我们”。
在少女的成长视频里,银铃般的笑声、第一次获奖的雀跃、提壶执盏的优雅、家人温暖的守护、同学深情的祝福……细碎片段在光影里流转。感恩互动环节,少女执壶泡茶,茶汤在盏中漾开涟漪,敬茶予父母师友,杯沿相触的瞬间,千言万语都化在茶汤里。茶有甘苦,如成长有起落,而“我们”的联结,恰如茶与水,相融相生。
「世界」:茶韵里的美学绽放
中国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首席专家刘峰博士的分享如清风拂面,“一盏茶汤里的及笄礼”将“大美无言”的传统成人礼与“一片叶子与水相遇的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因热播剧《梦华录》而火遍大江南北的宋代点茶,穿越回成人礼现场,从“七汤点茶”到建盏的“形神之美”,于潜移默化中浸入人心。新中式成人礼意在让传统活在当下,以今人喜闻乐见的现代方式来表达“守正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熠熠生机……随后古琴曲《神人畅》响起,琴音旷远,似与古人对话。
在“茶言茶语”的祝福环节里,书签上的字迹或稚嫩或娟秀:“愿如茶,经得起沸水,也留得住回甘”,“此后山高水长,伴着茶香前行”。笔墨与茶香相缠,是对少女成年的祝福,更是青春对世界的告白。
DIY环节更见巧思:“荷扇相约”——素扇上点染的荷影与茶香呼应。“茶颜悦色”——茶汤浸着果香,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亦是夏日与青春的碰撞。此时一首古琴创意曲《Bad guy + 古舞》,现代节奏撞上水袖翩跹,竟生出奇妙的和谐。
宋代点茶沉浸式体验,堪称整场及笄礼盛宴的点睛之笔。少女执壶烫盏,茶筅在盏中击拂,乳雾般的汤花浮起,或绘出远山,或点出青竹,指尖与茶器相触的瞬间,仿佛触到了千年之前宋代文人的闲情。当捧起这盏宋韵的水丹青,嫣然一笑,便懂了何为“茶之为美,在形在味,更在那份专注与从容……”
最后的汉服美拍,衣袂翩跹间,茶盏、荷灯、团扇、古琴皆成背景。镜头定格的不仅是青春的模样,更是传统美学在当代的鲜活姿态——原来传承千年的宋代雅致生活方式,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穿在身上、捧在手中、流淌在舌尖、融进生命里的温度。
暮色渐浓,青瓷雅轩,茶香仍在空气中浮动。这场新中式成人礼,没有喧嚣的庆典,只有茶与礼的相和、古与今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应。当少女们带着亲手制作的锦扇和色彩缤纷的果茶,欣然离去。随之带走的不仅是18岁的仪式感,更是一份对传统的亲近——原来成长是接过古人递来的茶盏,在时代的沸水中,泡出属于自己的滋味,融合着传统文化元素,彰显“守正创新”的精神。
宋代美学的微光,已顺着茶烟,照进了青春的漫漫长路。
(来源:中国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中国茶美学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