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中,在武清区六大景观之一的“潞水帆樯”壁画前,参加“行走大运河”系列活动的杨村一中学子们,聆听着历史老师的介绍,感受着运河的沧桑巨变。
阳光下,在校园美丽的绿茵场上,第二十五中学初一和初二的学子们,在学校组织的暑期强化体能夏令营中,强身健体,挥汗如雨。
连日来,这样的场景接连在我市中小学生中呈现。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又一个暑假,也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暑假。与往年相比,学生的书面作业少了,实践活动多了,各类培训班不再是暑假“标配”,学生们的假期安排有了更多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变化正是“双减”为学生们带来的“红利”。
“‘双减’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关系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绝大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双减’工作第一年的目标圆满完成。”市教委主任荆洪阳说。
“菜单式”课后服务 提供多样化选择
时针回拨到一年前。
2021年7月24日,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外发布,“双减”大幕正式开启。
市委、市政府迅即成立市级“双减”工作专班,并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区两级校外培训监管机构。随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若干措施》《提升新时代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关于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美劳教育活动菜单》等一系列地方支持与配套政策密集落地。
很快,家长们便亲身感受到了“双减”所带来的变化。去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放学”后的中小学校园不再是静悄悄,学生们在教学楼内,体验各种美育活动;在运动场馆里,参加体育锻炼──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启“5+2”课后服务模式。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全市中小学因地制宜,分年级、分层次设置课后服务“项目菜单”,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同时,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业辅导。
“放学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学校开设的包括语言文学、思维训练、艺术审美、传统文化、体育健康和未来创客六大类93门素拓课程。”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校长褚新红说。
校园中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不仅从时间上解决了家长们的接送难题,也有效缓解了学生家长参加校外培训的焦虑。截至2021年秋季学期末,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2”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5%,教师参与率达到96%。
科学合理留作业 真正实现少而精
今年暑假,全市中小学生收到了一份可以自主选择的“作业清单”,包括学唱红歌、画出家乡美景,以及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等。“老师还为我们布置了每天书写‘中国字’的作业,让我们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鞍山道小学五年级学生曲凌菲告诉记者。
“双减”实施一年来,五育并举、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作业,已成为我市中小学校园内外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楼看来,完成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了解、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双减’之下,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赵福楼说。
为此,我市教育部门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作业设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遴选一批作业管理的典型案例和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示范案例,结集成各学段各学科作业管理与设计示范样例集,向全市下发,供全市中小学校和各学科一线教师参考使用。同时,我市成立市级作业研究指导中心,全市各级教研部门以及学校和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
校园内,坚决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编写分层分类作业,并借助信息技术分析学生作业“痛点”,对症下药,学生的作业真正实现了少而精。
“全市100%的义务教育学校都已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赵福楼表示,今年以来,通过对全市中小学生有关作业问题的调查发现,与往年相比,学生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这一年,如果走进我市中小学课堂,你会发现,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北辰区华辰学校六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把学生分成多个互动小组。课上,各组讨论后,选派代表轮流发言,最后进入随堂知识的自我“消化”中。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此,我们制定了基于课程标准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全市教师自觉强化标准引领,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市教委中小学教育处处长乔盛说。
这个暑假,由我市教研部门创办的天津市基础教育“精品教研”展示活动一直在持续进行中。
“精品教研”的精髓在于团队的“精”和模式的“精”。我市一大批长期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领航教师、正高级教师,聚焦当下及今后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提出破解难题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整个教研的过程,不是单向灌输式讲授,而是采取互动研讨的模式。广大一线教师从“精品教研”中,不断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市也推出了包括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机构资金监管、开展违规广告治理、开展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治理等一系列具体举措,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校内教育如何才能做实做强?只有让校内教育‘质效双增’,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才能确保‘双减’取得实效。”乔盛说。
现如今,“双减”的变化实实在在,让老师们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笑容多了、家长的焦虑少了。曾经“困”在培训班、作业堆里的学生们有了更多自主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学习内容。
“双减”正在让教育回归原点,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