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正文

第六届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成功举办

1月22日,第六届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成功举办。本期会议持续关注省级、区域、高校教育创新成果三大板块,展示了辽宁省、温州市和北京教育学校推荐的多个优质教育创新成果。同时,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用现代管理学助力学校管理等诸多精彩话题在7场活动中得到深度交流和探讨。

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参与活动,分享数十个教育创新成果。鲜活的教育创新案例,多元化的嘉宾背景,为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创新实践提供新的思考,为深入思考教育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供多维度的视角,充分展现了中国教育创新智慧。

系列活动之一:省级教育创新成果展播

(辽宁专场)

辽宁省教育厅特别甄选六项高质量教育创新成果在本次活动上进行展播。成果在实施范围上有省域、市域和学校案例;在领域上涉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科研探索;研究科目上涵盖数学、劳动教育等多方面课程;惠及对象上有为学生提供发展指导、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帮助学校开展集团化教学改革等。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处二级主任科员岳丹丹主持。

辽宁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处侯长余做了题为《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辽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分享。针对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引发的择校热、群众上学难的问题,辽宁省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通过强校带弱校,城乡间、学校间和地区间义务教育学校的差距逐步减小,实现了老百姓“名校开到家门口”的迫切愿望,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的创新之路。全省集团化办学的比例目前已经达到87.18%。

在主题为《创新机制群——推动劳动教育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的分享中,辽宁教育学院教研中心副主任孙岩介绍了中心研究组创建的推动劳动教育五个运行机制群,包括研究劳动教育政策保障机制的管理层;构建“1+3+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发层;创新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构建系统化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指导层;推动研究成果落地生根的实施层;多维互联,促进研究成果共建共享的推广层。这个机制群解决了运行机制不顺畅、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师培训不系统的问题。研究组还培育了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3个,国家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3个。

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决策咨询研究部部长赵海千介绍了《“十百千”工程牵动市域教育科研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成果案例。该工程是综合十大教育决策领域、百项学校办学特色、千名一线研究型教师的教育工程。历时14年,确立并广泛推进了“为宏观决策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三维服务体系,完成了市域教育科研现代治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成果已覆盖沈阳市2000多所中小学。

辽宁教育学院初中数学教研员赵桂芳分享了《以“工作坊”为载体的线上线下融合教研策略研究》案例。项目团队进行了以“工作坊”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牵动、以课例研修为抓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研策略研究。历时9年,项目提出“沉浸蹲点”“茶话研讨”的教师专业发展主张,探索出“三化并举”“三级联动”的立体教研行动方案,构建“多师同堂”“目标贯通”的非新授课三种课例范式,搭建“品质引领”“公益分享”的两个线上研学平台,打造出一支“专业领先”“素养过硬”的教研引领团队。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孙秀丽分享了题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探索实践》的成果。“三维”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常规性服务,具体包含基于优势的生涯发展指导、基于幸福的生活发展指导和基于潜能的学业发展指导。10年的时间里,学校为5400余名学生提供了指导。学生实现了基于自身最大的进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学校也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孙秀丽提倡“有差异的培养每个孩子,无差别的尊重每个孩子”。

辽宁教育学院教研中心小学部部长李晓梅做了题为《指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理解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分享。项目提出促进学生理解的教育主张,梳理数学理解的相关理论,划分数学理解的层级并提炼学生的行为表现,分别形成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连贯一致的策略。在反馈学生理解的教学评价中,形成了“三维六度”课堂观察评价和“五维五性”主题实践活动评价策略。目前项目成果在全国超过2360多所学校广泛应用。

辽宁省在本场展播活动中展示的6个案例,涉及的领域和维度广、实施的时间长,充分展现了辽宁在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发展道路上的有效探索和全新面貌。

系列活动之二:区域教育创新成果展播

(浙江温州专场)

温州教育在教育创新实践领域勇于探索,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成果,获得多项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温州市也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北京师范大学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

本场区域教育创新成果展播(浙江温州专场)中,三位嘉宾分享了三个温州优质教育创新成果。本场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主办,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课程组专家陈素平主持。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吴君宏分享的主题为《小学校·大未来: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的温州样本》。该成果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为出发点,着眼于多个教育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12345”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系统:分别是1个核心理念、2大发展愿景、3大支持系统、4位一体的行动路径、5项结果性的质量标准。整体上形成了内外共处、上下联动的系统格局。该成果在理念和技术上均有创新。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曹鸿飞做了题为《“1+X”联读:课内外融合阅读的创新路径》的分享。从“吕叔湘之问”出发,项目团队提出并实践了“1+X”联读课内外融合阅读的创新路径。其中,“1”指课文、单元、任务,“X”包括文本、音像、图画和整本书等相关阅读材料。联读是阅读的方法,也是目的。通过多种材料联读,实现学生阅读意义、形式和经验的关联,实现阅读经验的结构化。

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校长吴孔裕从解决问题、研发历程、创新实践、主要成效四个方面做了题为《爱智且爱人:“一体四维”儿童哲学教育二十年的探索经验》的分享。他融合中西哲学观点,提出“爱智且爱人”的儿童哲学教育理念,并通过课程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实现“四维育人”的构想。

主持人陈素平对成果做了点评。她充分肯定了3个案例在扎根本土、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路径上的有效探索和多重收获。她提出,“这些案例让大家看到温州教育的理想、希望和意志的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侧面。温州教育正在不断积蓄思想与行动的能量,积极打造新的教育创新改革平台。”

系列活动之三:高校教育创新成果展播

(北京教育学院专场)

北京教育学院四位专家在展播活动中结合“双减”实践中的具体经验,聚焦“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与难点,探讨一线学校如何构建多维度、高质量、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分享了四个项目成果。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北京教育学院主办,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张金秀主持。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徐扬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创新实施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题,介绍了项目团队针对健康教育在学校中被边缘化、教师在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复合式健康素养的具体要求,并为高校提供的三种课程实施模式。第一种是将校园视为整体生态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第二种是融合健康教育和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第三种是以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的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团队还建构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评价的数据库,为学校和社会机构提供健康检测服务。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教授吕鹏分享了《基于传统文化(建筑、艺术、非遗)的馆校合作美育课程包》成果。馆校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多种形态的,可以推动学生发现、思考、推理、合作、创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项目团队通过重构与解构,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设定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课程。项目希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美育的熏陶下,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团队开发了近百套非遗传统文化艺术课程包。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副教授、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莹介绍了《中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支持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项目针对“双减”背景之下,课后服务中跨学科的科学实践活动标准不清晰、内容设计凌乱、实施较随意等问题开展,致力于为教师和学校提供活动指导和资源。目前开设了面向教师、面向学校、面向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培训课程,同时用科技嘉年华以及开发性实践活动的形式,直接向学生提供示范性的科学实践活动的课程,受益学生达到了八千人次。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方美玲分享的主题为《历史学科大概念的确立及其教育价值》。她通过分析唯物史观和历史学科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得出历史学科大概念的定义。历史学科大概念位于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核心概念之间,是连接历史学科内外层级知识结构的轴心。而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是一个概念体系,由学科大概念来统摄,以学科视角、核心概念和方法为纽带,通过问题驱动,才可以提升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结构化认识。

系列活动之四: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活动系列展播

(广州专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于2021年4月启动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活动,活动旨在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为核心,聚焦学生的审辨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与合作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项目化学习相结合,通过艺术表演、纪录片、展览、展板、新媒体等多种创意形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实践。

在本次广州专场展播活动中,来自北京、广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域专家、实践者就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话题进行交流。全国多个省市的大中小学生代表团队展示参与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研究成果。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罗华月和“致敬”项目负责人信萍主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研制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哲学学院沈湘平教授做了题为《践行与创新是最好的致敬》主题讲座。他提出,“人人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并且传承下去。”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第一中学校长冯强和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校长王燕分享了各自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特色及践行经验》。

参与本届“致敬”项目活动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和英文组5个代表团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学习体验,分别是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葫芦工艺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广州市番禺区京师奥园南奥实验学校(初中组)的《基于当前饮料市场的广东凉茶营销策略的研究》,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中组)的《汲取中医智慧,对症环保难题》,辽宁师范大学的《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赋能研究》,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英文组)的《香云纱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项目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现了传统与国际的对接,极具创新性和国际化视野。

在活动的第一场圆桌论坛中,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王惠,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蔡练,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校长李鑫和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何志丰就“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开展”这个论题展开交流。他们围绕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学校的课程设计到学科融合,如何在丰富的文化情境中开展活动到学生整体5C核心素养的提升,如何将文化自觉意识落实在教育实践中等。

在第二场圆桌访谈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初一学生罗莎分享了她参与《香云纱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项目化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历史老师代斌、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双语部副校长黄艳妮、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英语老师林翠欢等圆桌嘉宾,就开展“致敬”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系列活动之五: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论坛

本场活动旨在更好地宣传和展示2021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活动包括两场主题发言和一场圆桌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主办,西安领心教育创始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郭鑫悦主持。

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袁梅在《评委眼中的好项目》的主题发言中表示,好项目应具备7个特点:准确的问题导向、精准的市场导向、创新性、技术与商业价值完美结合、较强的实践性、团队为多专业人才互补型、项目汇报完整清晰。

贵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杜宏博做了题为《高师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的分享。他以学院为例,介绍了双创教育的四大模块、课程改革以及课程迭代。

在圆桌论坛环节,各位专家就“如何使大学生的教育创新创业活动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展开讨论。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创始人陆逊表示,创新创业要回馈到全民,产生真正的社会效益,带动教育的转变,这才是教育创新创业的广阔空间,才是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夏江指出,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需要考虑社会性、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教育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委员杨波提出了诸多中肯的建议,并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是一定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企业家,而是让数以万计的学生在青年时代有这样的一个人生经历”。贵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杜宏博和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袁梅也分享了各自的观点。最后,各位专家就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出的公益组织产业化转型、项目市场推广等问题一一做出回应。

本次活动呈现的观点很好的为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提供了新思路。第三届大学生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的复赛和决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将于2022年4月23-26日在第六届教博会现场举办。截至目前已从48所高校的94支团队中遴选出了65支团队到教博会现场参赛。

系列活动之六:用现代管理学助力学校管理

——《当校长遇见德鲁克》发布会

《当校长遇见德鲁克》一书取材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于2016年8月成立的“教育创新与领导力提升项目组”的研究成果,从六千余位校长等学校的中高层管理者授课指导的经验中,结合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精髓总结出教育系统中的管理学规律,为校园中的领导者提供管理的知识地图和实践指导。

本次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主办。特邀该书作者、教育专家、校长代表从不同的角度,通过生动有趣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观众展现了现代管理学为学校教育赋能的无限可能性。

作为该书作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教育创新与领导力提升项目组首席专家杜绍基在题为《冰山下的领导者角色》的主题发言中,分享了彼得•德鲁克的核心思想,同时就“校长如何更好地定位自己、凝聚团队”提出了三点建议:领导者要懂得转换角色;领导者应该掌握领导本质;领导者应该学会帮助同事成功。

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彭信之在题为《让老师为工作感到骄傲》的主题发言中提出,在教育管理层面,校长成功的标志并非是自己的成就,而是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收获的成果。他给出三点建议:第一,校长需要在学校事务和教师需求中寻找平衡点;第二,校长需要慷慨地释放赞扬和关怀;第三,校长需要帮助老师们排除工作障碍,为教师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环境。

《新课程评论》杂志执行主编余孟孟发言的题目为《冰山下的领导力对学校管理的启示》。他认为,真正持久的领导力是在“冰山下”被领导者们忽略的教育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同时提出“倾听力是校长的第一能力”。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源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延颖在题为《现代管理学赋能学校发展,成就师生无限可能》的发言中,分享文源小学从“瓦砾丛生”到师生精神乐园的故事,展现了彼得·德鲁克思想和现代管理学为学校管理赋能做出的贡献。

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教育创新与领导力提升项目组首席专家助理赵莉对本次活动做了两方面总结:第一,学校的管理功能在于使之更像学校,而不是更像企业;第二,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潜能。学校领导者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初衷是借助管理学中的精华,为学校管理注入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思维。

系列活动之七: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创新实践

——“人文STEM理念”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成为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热门话题。来自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两位学校代表分享了各自所在学校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案例,专家对案例进行了点评。同时,还举行了《人文STEM: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方案》成果发布。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国创会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一虹主持。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实验小学主任纪兰青作为华东地区学校代表,做了题为《基于生命健康教育的校园德育》的案例分享。她认为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今天,把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割裂开来是不科学的。生命教育不能缺失道德,同样,道德教育不能不考虑到生命个体。基于生命教育的校园德育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是有温度的德育,让生命感知幸福。另一方面,生命教育不是追求自由主义,不能以尊重生命为理由,放弃对生命的道德引导。因此,道德是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有精神升华的生命教育,让生命自我觉醒。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康复路小学校长宋剑秋作为西北地区学校代表,以《“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生命健康教育》为题,进行了案例分享。从建校伊始,康复路小学就紧扣校名,紧扣“康”字,设计了校园的文化思想内涵,将生命教育理念纳入到发展思考中。明确了办学目标:办师生幸福成长的心灵家园。校训里有“康健身心,明理养正”;培养目标有“健康、自律、友善、乐学”;教师发展目标有“德高、深见”。学校的课程设计体系为“启元致恒三级三类”,包含学生课程、教师课程和家长课程。她认为生命教育要有超时代的前瞻性。我们虽然不能预知20年后的生活,但要为孩子们打好应对颠覆性变化的身心基础,这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和本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林雅芳对上述两所学校的案例进行了点评。林雅芳说,“人文STEM教育”强调社交、强调情绪、强调用现代技术对学生们的引领和提升,但她最想表达的是关于落地的内驱力问题。她特别希望教育回归到主动性,看到孩子们对社会的适应,看到他们的热情,看到他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活动最后,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文帅发布了《人文STEM: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方案》。他介绍了“人文STEM理念”下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测评+视频教学资源的解决方案。他说,“人文STEM教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教育本质的特点是尊重生命的完整性,促进生命健康的一种全人的教育。它的四大精神内核表现为:社会交往、技术适应、情绪管理和内驱力。

本次主题论坛展示了“人文STEM理念”下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实践在学校场景中的应用,探索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同时,基于案例发布的解决方案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关怀和人文关怀价值,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据悉,第六届教博会以“汇聚·碰撞·变革 创新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面向全国各省市教育系统征集教育创新成果,经各省级教育部门的组织推荐及组委会的评审遴选,参展成果达600余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劳动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核心素养教育、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等十大教育领域成果。

为了做好各省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的传播推介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各省级教育部门、高校、教育机构、公益组织精诚合作,于2021年11月20日起,依托网络平台每月推出一期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以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教博会。第六届教博会将于2022年4月23日—4月26日(暂定)在珠海举办,敬请期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