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茗,我先去打饭,你赶紧帮我去那边占个位置。”“没问题,今天刚一下课我就跑过来了,应该能抢到座位。”昨天中午12点,下课铃声响起后,南开中学高一三班学生费鹏程和赵伊茗第一时间小跑进入学校食堂,抢在“大部队”抵达之前,占好座位。之所以这样紧张,不是因为食堂的座位不够用,而是因为在学校食堂中,有一张特殊餐桌的座位颇为抢手,已经达到了“一座难求”。这张位于食堂档口前方右侧的餐桌正是校领导和教师代表陪餐的餐桌。
今年3月新学期开学后,我市中小学开始实施校长和教师代表陪餐制。每天中午,在各中小学的食堂内,总能看见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的身影。如今各校已进入期末阶段,实施了近一个学期的“陪餐”制,不仅让学校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食堂和菜品的各种需求,同时也在一次次同桌用餐中,拉近了学校与学生的距离。
仅仅三分钟后,费鹏程端着盛满饭菜的餐盘回到了餐桌前。这时,桌旁的12个座位已经全部满员。除了10名学生外,还有当天值班的陪餐员──副校长王文昌和德育主任张小虎。“老师,可以开始了吗?”看着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王文昌笑着说了句:“开始吧。”于是,一场饭桌辩论赛开始了。正方是两位老师,反方是10名学生。辩论的主题是“学校食堂到底该不该卖饮料”。
“高中时代是大家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饮料这东西喝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老师,有很多饮料属于功能性饮料,很多运动员都在喝,不是所有的都对身体不好。”“我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再说这些软饮也不在食堂的销售范围内。”“老师,如果我们想喝牛奶、想喝咖啡呢?规矩都是人定的,不能一竿子把带包装的饮品打死。”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其间,两位老师讲明了有关政策,学生们也表达了合理诉求。虽然很多时候,10名学生的“气势”明显高于两位老师,但是王文昌和张小虎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甚至,听到学生们的“反驳”特别在理时,两位老师还会为学生拍手叫好。到了辩论的后半程,餐桌前已经围满了吃完饭前来观战的学生。当桌上最后一个同学吃完放下筷子时,王文昌和张小虎相视一笑,总结说:“今天大家说得很精彩,下次学校例会,我们会把大家的意见拿出来跟其他领导讨论,争取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看到学生们开心地离开了,王文昌不禁想起同样是这张桌子,三个月前,他站在桌前不停招呼学生过来一起吃饭的场景。“那时候,学生们都不喜欢坐在我们身边,觉得不自在。即使被喊过来,也都是沉默不语。其实,我们很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跟学生们好好交流。”后来有一次,陪餐的张小虎听到同一餐桌上有学生在小声谈论“中美贸易战”,身为政治学科老师的他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没想到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随后,大家开始热烈讨论,并对一些问题就行了辩论。从那之后,这张餐桌开始慢慢变成师生的“辩论场”,人气也越来越高。“这些‘00后’的孩子们很有想法,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过很多问题,比如‘新时代下的青少年如何爱国’、‘成功路上颜值到底重不重要’等。很多老师都开玩笑地说这张餐桌已经成为了另一个育人平台,而我们与学生的心也越走越近。”张小虎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