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正文

46万考生弃考 90后眼中的国考

据腾讯新闻报道:本次考试共有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超46万人“弃考”。考试当天全国共有近10万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中新网有关数据显示,这次国考一共提供15659个职位,计划招录27817人。职位数和计划招录人数,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6%和25%,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国考平均竞争比则降到50:1,这已是5年来最低。

招考人数创历史新高,但平均竞争比却是5年来最低,这是本次国考的一大特点。单从这个数据来看,也许有人会说,今年国考是五年来最不热的一年,但在数据框架内,从纵向角度去分析国考冷热,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国考热与冷背后存在很多心理层面的微妙变化,它们是难以通过数据体现的。

前些年的国考热,很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的体现。所谓“幸存者偏差”,是指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如今随着国考话题每一年都被全社会讨论,考生也有了更多获取关于公务员群体生存现状的渠道,因此国考的“幸存者偏差”正在破灭。

灰色收入在公务员群体并非普遍现象

毫无疑问,人们持续热议国考,实际指向的核心问题是公务员的待遇。有一个常识无需赘言:一个职业待遇好,证明这个职业吃香,才会引来千军万马竞争。就拿国考各个岗位的报考冷热度进行分析,我们便可以发现,有些单位的岗位就仍然很热。这表明,人们的报考行为反映了其职业取向,体现了个人就业的理性思维。

当然,待遇分为明收入和隐性收入。在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公务员有极高的灰色收入,实际上这是一个逻辑谬误,我们称之为‘幸存者偏差’,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以公务员为例子,多数人接触到的都是需要送钱的那部分公务员,在我的故乡,如果要赞美一个公务员,最得体的说法是——他可是个好干部啊,拿钱就办事儿。而实际情况是,只有极少部分人才会出现的情况。而大多数通过国考的公务员都是基层工作者。

从科举制到九品中正制

仅面向体制外人员招考也因此成为这次“国考”的一个重大特点,更是公务员考录工作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遴选”和“公考”两大公务员录用渠道从此泾渭分明,体制内的在职公务员和体制外的应届、社会考生在考试中不会再狭路相逢,而且将是井水不犯河水。另外,公务员的待遇本就不高,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人怀着一腔热血每年报考,无非是组织一直以来坚持的一条原则:几乎完全从体制内选拔官员,所谓今日之吏乃明日之官,晋升几乎是体制内唯一合理的激励方式,但随着今年国考仅面向体制外招录,造成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职位与本人意愿相差过大,很难得到更换工作的机会。2012年以来各地公选领导干部从急剧减少到基本完全叫停,就反映出一种大的趋势。这实质上是从科举制向九品中正制的复归。国家公务员考试停招已在职公务员,只是这种趋势的延续。

学而优则仕?国考并非最优职业选择

就现在这个形势来讲,公务员的日子叫做不太好过。普遍来说,收入不算很高,跟心理预期有差距,社会舆论偏负面。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说排除掉老生常谈的‘灰色收入问题’公务员就是一份谋生的手段,比起在私企里面那么辛苦,那可能公务员工作没那么繁忙,或者说,起码空闲时间多一些。腾讯新闻在报道中采访了一位85后,在裸辞之后参加考公务员考试,为生二胎做准备。受访人表示:“自己也了解过,毕业这么多年,再想挤进公务员队伍中是件“很不上算”的事,“年纪一把,晋升机会少,收入也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为什么还要破釜沉舟选这条路呢?毛女士是这样想的:公务员稳定,上下班时间固定,加班、出差也少。这样,下班和周末能有更多时间带孩子。而且养老金各方面福利也不错。”

和前辈的“破釜沉舟”或是坚持相比,年轻些的考生们显得淡定很多。特别是90后的应届毕业生,大多从学校结伴而来,很多人连参考书也没带,在考场外说说笑笑。

万里学院的孙同学说:“我本来还不想来了,到宁大这么远。为了不辜负报名费才来的,根本没准备呀。”另一位考生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说。

一位家在温州的应届考生说:“同学都报名了,那就来试试呗。不过,就算考上也不一定会去,工资也太没吸引力了。风光的是领导,考进去只是个小科员,还不如回家里公司跟我爸我哥混呢!”

“现在公务员又不比以前了,拿两个苹果都要被大做文章。要不是家里让我来试下,我才没兴趣。”一位打扮时髦的女考生说,想着当公务员,不能再这样打扮就觉得“了无乐趣”。

采访年轻考生时,大家普遍提到“工资不高”,尤其是男考生。

在腾讯新闻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公务员在90后眼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香饽饽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逐渐旁落。

笔者认为,国考只是职业选择的一种方式,其对应的就是一份工作,不用觉得太神圣,也不用觉得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应该摘取国考的‘幸存者偏差’不要带着特殊化的眼睛去看待国考,也不要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理性对待国考,是民众意识和体制上的双重进步。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