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学院的学生王茜参加了“一个月不用手机”体验活动。离开手机的前三天,她都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第四天开始,她开始觉得各种“空虚寂寞冷”,直言“没有手机的日子简直不能活!”
人生在世,除了粮食、水和空气,必不可少,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拦人类生存。之所以有这个看法和实验,是因为一些人把手机放到了一个不恰当的高度。
手机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传播媒介,是一个工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将我们的生活占得满满,容不得一点时间缝隙和思考空间,也让我们在长而久之的行为模式中形成心理依赖。当我们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某一个物品上,当我们明明知道过度迷恋有害无益却欲罢不能,以为缺失了它难以生活的时候,便会形成心魔。看起来是我们在把玩手机等物品,事实上是我们被手机、电脑乃至生活中习焉不察的烟酒等依赖品所奴役。
故此,“没有手机活不下去”是一个伪命题,手机也好,其他物品也罢,关键在于人们的把控能力。
英国特需理疗师协会曾经发布警告,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而要想让自己成为手机的主人,先不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在一些无聊、烦躁、心神不定的情绪过后,你会发现短暂的手机失联并不可怕,甚至还有些许的新发现新乐趣。
当然,短暂逃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更重要的在于找到生活重心,认清人与物的依存关系和根本区别,正确运用数字通讯时代的工具,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人际关系,当我们善于利用手机等现代工具,而不是被手机所束缚,所限定,生活和情感日益丰富且多姿多彩,心理调适能力、自控能力逐渐强大,“没有手机活不下去”哪里还会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