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正文

评高考加分退场:制度反思与补位不能止步

17日,在报纸上读到两则有关高考的消息。一是教育部公布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体育特长生等高考加分项目;其二,教育部明确称,明年起高中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有涉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项,中学3年记录,高校逐步以此为招生的重要参考。(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24版)

将高考加分玩得“风生水起”的案例不少,稍加整理,即是一大箩筐:浙江600多名未经公示的二级运动员加分,报道过后,一直无人回应;浙江前些年全省获体育加分的高考考生为1002名;有的地方,连校足球队坐板凳的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在河北组织的一次运动员高考资格认定测试中,测试的984人中竟有163人不合格……

而这次国家考试招生改革配套方案的出台,首次提出要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实际上是对取消了奖励性高考加分的一种制度补充。建立这样的机制,意义无须赘述,我们更为关心的恰恰是,被汹汹民意骂走了一个“高考加分”,会不会又新来一个“素质评价”?这个“素质评价”会不会重走当年“高考加分”的老路——渐次失去民心、获得一片骂声。如果没有细致、有效、科学的防范制度的布设,弄虚作假、权力私用、金钱开道的种种弊病,会不会又高调断喝:“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因为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所提及的五项内容,实际上具有天然的“软指标”属性。里面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很容易让当年那群弄作假“高考加分”的人“重新找回存在感”,制造出更多的“假素质”来。比如思想品德,谁比谁好,谁“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拿什么作为明确标尺;比如身心健康,大家身体都倍儿棒,心灵是否美,也是无法量化的“软内容”;再比如艺术素养,不仅难以把控,而且易新增不公。富裕人家,可以不吝成本,既学舞来又唱歌,进屋有钢琴弹、出门有体操练,但偏远山乡或穷人家的孩子,恐怕就没有这样的“艺术培养条件”了。

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是非常之大的。一些人搞变通的“技术水平”也一直很高的。道德自律防止新的不公作用有限,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虑及各种有可能被小人钻进的漏洞。所以,奖励性高考加分一刀切被全部取消,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虽属利好消息,但深度查找好制度是如何一步步变坏的,很有必要。因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旧问题变个“马甲”又跑出来蒙混过关。一言以蔽之,加分退场,制度反思与查漏补缺不能就此止步。

□周明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