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正文

海南黎族艺术走进校园展现独特魅力

图为黎族舞蹈《打柴舞》 刘洋 摄

图为海南大学学生身着民族服饰展现黎锦。 刘洋 摄

中新网海口12月16日电 (记者 王子谦)2014海南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活动16日晚将极具本地特色的黎族艺术请入校园,在场上千名学生领略其魅力。

本期展演名为“黎族的歌舞标签”,包括黎族民歌、传统服饰、竹木器乐和黎族舞蹈四个部分,系统展示了黎族人民传承的优秀艺术。

“举起硪哟,齐心协力。用力举哟,用力舂呀!”黎族歌手符政高表演起《打硪歌》,生动描绘了黎族人民劳动的景象。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何丕杰介绍,由于黎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相应的文字,许多民族文化都出现在民歌中被一代代的传唱下来,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何丕杰介绍,黎族分为五种方言区,每种方言区都有很多歌调,分为大调小调,大调可以跨方言,小调是区域之间、方言之间传唱,“黎族民歌大概有两百多个调,传唱的大概有五十多个调,它的种类有传统民歌,还有一种汉语民歌。传统民歌就是三言两语就是一首歌,汉语民歌是七言一句,四局一首。”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黎族服饰”是黎族的重要符号,具有古朴、素雅的特征。黎族服饰经历了树叶服饰、树皮服饰、纺织服饰、新款服饰几个阶段,产生过像黄道婆这样的历史人物。当晚,大学生身着结合了时尚元素的黎族服饰登场,赋予了其时代内涵。

在黎族传统的音乐文化中,竹木器乐是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型,无论是日常的生活劳动,还是“三月三”“七月七”等节庆活动或情爱活动,黎族人都喜欢带上自制的简易竹木乐器演奏。正因古朴自然的生态特征,黎族竹木器乐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黎族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国家级非遗项目“黎族打柴舞”是黎族传统舞蹈的代表,也是黎族地区流行最广的舞蹈。用数根长木棍为主要道具,由操作者在地上交叉摆放,舞者在网格间隙进行跳跃。在展演中,演员邀请在场观众一同跳起欢快的舞蹈,带动了全场观众的热情。

本次活动是根据海南大学2014年启动的中西部项目“琼古遗韵”课题建设计划而开展的,通过田野调查进一步挖掘、整理海南艺术类非遗项目的艺术特征、文化价值、保护与传承现状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文本、图片、乐谱、音视频资料为一体的系列学术著作。

除黎族歌舞和服饰外,本次系列活动还包括海南八音、琼剧、疍家调、临高哩哩美和人偶戏、儋州三宝等海南民间艺术。何丕杰认为,民间艺术进高校让更多学子了解和认识海南的非遗文化,对文化传承和宣传都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高校介入保护行列,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发挥作用,形成社会与科研机构合力。

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处处长丁凡认为,通过展演的方式,对大学生更加了解黎族文化很有帮助,民族艺术进高校,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完)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