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正文

评论:“论校排薪”究竟是对还是错?

陶小莫/图

以学校区分起薪不该成为吐槽点

同样的研究生或者本科学历,却仅仅因为母校不是重点大学,在就业时面临掣肘,学生自然会吐槽声不断。不过笔者看来,重点与非重点的薪水差距,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211、985标签下的学校一直是令人艳羡的名校。一方面,在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科研实力等各方面,重点高校要远远超过普通高校。另一方面,步入重点高校深造,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而这则是普通高校所不具备的。正因为天壤之别,所以对于高校的身份甄别,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或许,重点名牌高校毕业,并不意味着工作能力确实出众,但是在先天性的资源优势下,名校这块“敲门砖”自然会更好使一些。囿于这种现实环境,甚至很多人都在呼吁,应该取消211、985,让毕业生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择业竞争。

事实上,该想法的出发点虽然不错,但即便取消了211、985,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原因在于,高校资源的配置,本就有良莠之别,是高校发展竞争中的自然现象。比如北大、清华,即便没有了光鲜的“帽子”,依然是公众倾慕的名校。名校情结根深蒂固,毕业生在就业时,必然还会遭遇“歧视”现象,薪水有差别也在所难免。

其实,按校分配薪水并无不妥,不过是优胜劣汰竞争规则的写照。企业对毕业生缺乏深入了解,在招聘时必然会找一个衡量标准,是否名校毕业自然成为重要依据。站在毕业生角度来说,没有进入名校的机会,正好可以通过就业竞争,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名校毕业生有没有差距。

说到底,以学校区分起薪,实在正常不过,而且可以促进毕业生之间的竞争,真正激发出“鲶鱼效应”。到底是不是人才,薪水是高是低,需要通过能力来衡量和评判,这才是最重要的。(刘建国)

“明码标差价”是教育的价值体现

都从“国家承认学历”的高校毕业,却一入职就遭遇“三六九等”,产生“不公平”的感觉非常正常。不过,如果从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来看,“三六九等”之分正体现了高质量教育水平的价值。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判断,源自实践中的观察和评价。应当说,不同的学校,受教学资源、教学水平、生源质量等各方面影响,毕业生的总体质量是有差异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异。虽然不能排除好口碑学校也有不好的毕业生,一般学校也有相当优秀的毕业生,但总体而言,毕业生的整体质量不会因此受到过多影响。这种来自市场的选择,往往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最直观判断。

事实上,对不同学校毕业生不同的起薪待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常态。从什么样的学校毕业,是企业对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最直接的评价。在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的时候,根据社会对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印象进行能力“可能性设定”,是科学合理的。至于参加工作以后的薪酬待遇,自然要看个人工作后的具体表现,这是员工“新一轮”的比拼。企业“相信质量”的心态,有利于反向促进学生积极上进,促进学校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美誉度。比如该公司将电子科大提到与清华、北大的同一高度,显然是在实践中认可了该校毕业生的质量。

一直以来,我们都缺少对教育质量的价值尊重,如今有企业以起薪分级的方式,对高校毕业生质量作出社会化评价,其实是用市场手段对教育质量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有利提示。建立内部评价与市场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重点院校是一种警醒,对一般院校则是一种激励,有利于更多高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在“比较优势”上下功夫,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廖德凯)

“论校排薪”是教育背景歧视

在用人市场,长期以来都是学历与起薪关系密切,学历越高,就业后的起薪就越高,这是学历层次有别、文凭高低不同使然,无可厚非。然而像深圳这家企业凭借学校等级和声望,公然对不同院校的毕业生“明码标出等级价”,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其招聘的到底是学校还是员工,其需要的到底是人才还是人脉?

应该承认,从总体看,名校出来的毕业生要比普通毕业生强一些,这是大概率事件。但也要承认:普通大学也会出英才,重点大学也难免庸才。故企业在招聘时,一味“论校排薪”有失偏颇。企业招聘员工,最应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毕业院校等级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素,而不应在薪酬制度中过分放大。企业支付员工薪水,应依照员工的贡献和能力,若只看毕业院校,对同期被录用者和企业原有职工都难言公平。

企业“论校排薪”,是一种变相的“标签化招聘”,确有歧视普通院校毕业生之嫌,人为制造了职场上的不平等,刻意制造重点大学与普通院校的对立,助长社会上本就浓厚的名校情结。这些年来,一些用人单位搞“学历上查三代”、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不招,一些招聘会设入场资格审核区,让校园招聘成了“名校盛宴”,这些,不是教育背景歧视之下的名校崇拜、院校歧视,又是什么?

企业“论校排薪”,其实是短视和急功近利之举,非常不明智。当用人单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求职者时,不仅非名校毕业生会情难以堪、白眼以对,名校毕业生恐怕也会嗤之以鼻。企业发展就像是建立家庭,假如只求“高富帅”与“白富美”加入,忽视了自身真实价值的吸引力,这个“家”早晚会不复存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马清认为,员工融入企业,就如同恋爱结婚一样,双方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最后很难走到一起,“价值观相同,其他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故此,笔者以为,企业招聘还是“英雄不问出处”! (何勇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