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正文

浙江大学校长:贵州湄潭是浙大人心中的圣地

中新网湄潭11月23日电 (记者 杨茜)“贵州湄潭是浙大人心中永恒的圣地。”23日,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湄潭说。

23日,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办学75周年纪念大会在贵州湄潭举行。“怀着感恩和缅怀的心情,我们来到第二故乡参加浙江大学西迁办学75周年纪念活动,重温那段难忘的浙江大学历史。”林建华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浙大校长竺可桢率师生西迁,途经浙、赣、湘、粤、桂、黔六省,行程2500多公里。1940年初,浙大西迁至贵州,校区安排在遵义、湄潭、永兴三地,历时7年,湄潭文庙是浙大校址之一。

林建华认为,浙大在遵义、湄潭7年的办学时期,是浙大办学史上最独特而又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浙大找到了相对安宁的办学场所,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办学历程。遵义、湄潭成为浙大文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求是精神烙印。

时任浙大校长竺可桢在举校西迁途中,将“求是”确立为校训。林建华说:“遵义湄潭是滋养求是精神的摇篮,是镌刻求是精神的丰碑,是存续求是精神的家园。”当时浙大集聚了竺可桢、苏步青、陈建功、王淦昌、卢鹤绂、谈家桢、贝时璋等一批在国内外颇具盛名的科学巨人;同一时期,浙大还培养出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谷超豪和程开甲。

贵州湄潭在抗日战争时期接纳浙大,并成立浙大迁移协助会,当时的百姓将自己的房屋腾出免费提供给浙大师生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浙大办学遗址在湄潭得到保护,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浙大师生和校友始终把千里之外的遵义湄潭作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作为倍感亲切和温暖的第二故乡。每年都有许多师生校友到遵义湄潭寻找先辈的足迹,感受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求是精神。这种穿越时空的情感,使遵义湄潭成为浙大人心目中永恒的圣地。”林建华说。(完)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